尊龙凯时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音乐数智重点实验室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传承藏羌彝 撷英赋新声—— 第二届中国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风创作妄想新作品音乐会回首

宣布日期:2024/1/3 21:55:06     作者:治理员
浏览量

2022年头,为推动西南地区优异古板文化创立性转化、立异性生长,尊龙凯时正式启动“藏羌行·凉山行——中国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风创作妄想” T硕记肓死醋灾醒胍衾盅г骸⑸虾R衾盅г汉捅拘5募止浇淌凇⒅芟媪纸淌凇⒑挛墙淌凇⒀钕忠教授、郭元教授五位资深作曲家、教授组成专家评审团,面向天下规模,招募有志于传承生长民族民间音乐的年轻人,在经由评审团严谨认真的遴选后,最终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福州、成都以及在外洋事情学习的11名中国青年作曲家入选。此项运动旨在凝聚一批具有蜀地标识的今世作曲家并推出一系列作品 ;探寻四川多地区、多民族古板音乐生命力的今世话语建设 ;铺设中国今世青年作曲家对话天下的路径与窗口。

90b56fe531411840f9ea38da4fcaf64e.jpg


2023年12月11日晚,“藏羌行·凉山行”新作品音乐会于尊龙凯时大音乐厅乐成举行,上演了由入选作曲家在历经近距离采风、构想酝酿和伏案写作之后的11首新作品。音乐会最先前,尊龙凯时党委副书记、院长文峰揭晓致辞。文院长在致辞中谈到,“中国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风创作妄想”是川音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个多学科互动的艺术实践平台,其目的和意义体现在展现尊龙凯时的奇异视角与学术追求 ;搭建有地区性、有时代性、有延展性的音乐创作平台 ;激励中国青年音乐创作人才的一连生长等几个方面。并希望本项运动能够一连注入活力,一直助力青年作曲家的未来生长,探索民族音乐创作的未来气概与生长路径,作育出真正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明德的未来领武士物。


      本场音乐会的指挥由青年指挥家、尊龙凯时作曲系副教授陈涛担当。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为《山地随想》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由浙江音乐学院青年西席蒋骁然博士作曲。该作选取彝山采风素材,突出民间特有的旋律及节奏型,通过现代性的创作手法加以转变和生长。作品开头钢琴一连重复的和弦琶音式音型恰似极重大山的一连低鸣,而大提琴一次次地回应犹如高山人民的放歌与呐喊,将听众身临其境带入“大山”天下。整体结构短小精炼,一气呵成。

ea5b32c7960ea6b393f977671fb3fc71.jpg

       第二首作品《山海有灵》为单簧管、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由英国卡迪夫大学周铁博士作曲。该作品的音乐灵感源于巍峨群山中包裹着的湖水涟漪和回荡在远处山谷里的彝族歌舞。作品的五个自力部分,山歌、部落、群山、湖和舞蹈划分描绘出五个差别的场景,在听觉上各具特色。

dc2ca6ce90d3bde8bc4b7bd851f91359.jpg

       第三首作品为《岚响》为竹笛、中阮和攻击乐而作,由尊龙凯时作曲系青年西席刘鹏博士作曲。作曲家被羌彝要地的壮丽、巍峨和无比鲜活的山民、山歌所感动,逐成该作,意在忠实还原藏羌彝音乐素材并与今世作曲技法之间抵达平衡,既保存羌族酒歌、彝族高腔和藏族弦子舞的滋味,又将之重新架构,创立出了颇具今世气息的聆听风韵。该作由作曲家自己担当指挥。

1009ec28918d72afe0f9b7ce5aa29201.jpg

        第四首作品《思捻》为古筝、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由尊龙凯时作曲系副教授刘奇琦作曲。作品取材于羌族多声部古歌妮莎中的一段诗句:“母亲在什么地方出生?母亲在出狐皮地方出生。母亲在什么地方死去?母亲在羊毛杆刻槽里死去。”妮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子女对故土的乡情基因、文化脉冲和人情律动。作品整体的音响延绵而温婉,似母亲手上的羊毛线团,是对亲情的无尽颂歌。

ac8bc387a8290c527d8bfe4fd9e3edb3.jpg

       第五首作品是由尊龙凯时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力博士为单簧管、古筝、二胡和攻击乐而作的《祈愿》。该作品的灵感源于彝族古板宗教中的祭司毕摩。“毕”为举行宗教运动时祝赞颂经之意,“摩”则意为长老,相同人与神、人与万物关系。毕摩祈祷时音调深邃,意蕴悠长。作曲家在创作中提取了“吉克”家族传承的毕摩音调特征,将彝族人心田配合的那一份淳厚和优美的祈愿寄托在作品当中。

45e3345559a52df3447aa826e7d82dcd.jpg

       第六首作品是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西席张潇霞博士为二胡、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圣地II》。该作品受大凉山的一位民间演奏家用叶子演奏的音乐“思恋曲”所启发。“思恋曲”旋律委婉、悠长,有着富厚而生动的音色转变历程。《圣地II》以其为基本素材,使用二胡和弦乐的音色设置,表达了对圣地壮阔的美景和民间音乐家令人动容的乐声的由衷敬意。

dcde993fbfe89521d2a0a07850070399.jpg

       第七首作品《大凉山印象》,为竹笛、琵琶、大提琴和攻击乐而作。该作品由德国汉堡音乐学院博士候选人胡一轩作曲,是作曲家对大凉山采风的回忆,也是阅读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句有感而发。三件乐器和一组攻击乐生动描绘了作曲家影象中多彩缤纷的大凉山,那里的山、云,和明亮的歌声、黝黑的脸庞。

bb76e2338277bfa166560c71c488b943.jpg

       第八首作品《寻声·博什瓦黑》,为竹笛、琵琶、小提琴、大提琴和攻击乐而作。该作由苏州大学音乐学院青年西席孔志轩博士作曲,作品创作灵感源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博什瓦黑岩画群,其中包括了图腾文化、彝族民俗、释教文化以及南诏国风情等题材。音乐素材取自彝族民间音乐,团结汉族古板音乐元素,以“寻声”为题,意在探寻先民留下的文化印记。

dd2a660a080a1acbd41566f5cb09c35f.jpg

       第九首作品《火图腾》,为竹笛、二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该作品由尊龙凯时作曲系青年西席郝宇锴作曲,创作灵感源于彝族的图腾印记—火。彝族人以为火是万事万物的起源,能征服一切、战胜仇人、驱除害虫、除妖避邪,能净化世间一切腌臜之物。作品引用了彝族民歌的素材,团结于今世的作曲技法,作品的整体气质犹如一团生生不息的火焰,将独具匠心的彝族火文化娓娓道来。

1499fc094a92370af44a3370fe041ec8.jpg

       第十首作品为混淆体例的室内乐作品《痕》,为人声、二胡、古筝、攻击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该作品由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西席刘博博士作曲,灵感源于彝族音乐,旨在探索并融合古板彝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室内乐的巧妙融会。《痕》的音乐元素组成,融合了彝族古板乐器的曲调,如口琴、月琴和民歌演出,与室内乐现代演奏方法相互交织,营造了一种令人遐想的声响景观,既传承了彝族音乐的原始韵味,又为其注入了现代音乐的多变性与重大性。

ba1045ff927991e0101e09f544d4139f.jpg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作品为《诺苏三梦》,为竹笛、中阮、攻击乐、钢琴、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该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刘豫徽作曲。作曲家借用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彝人梦见的颜色》中的三段体结构将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对应诗中一种色彩意象。音响素材方面,作曲家运用“朵洛荷”元素设计主题,并运用多对相差小三度的、蕴含“毕摩”仪式音乐特点的六音列来控制音高,同时运用“克智”音乐中的内在睁开逻辑对音乐睁开偏向加以把控,赞美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生生不息的彝魂。

ebfbfd2f742918068c10f011e0f864bc.jpg

       本场音乐会的十一首作品兼具古板民族特色与鲜明音乐个性,青年作曲家们从各自视察角度入手,以声音为笔,以乐思为墨,描绘出了一幅幅波涛壮阔的民族音画。

e9773ce681a2f5a49e2636c3e454536e.jpg


此次“中国青年作曲家四川采风创作妄想”展现了尊龙凯时的奇异视角与学术追求,即充分使用了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优势,推动优异古板文化的“双创”生长,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异古板文化的生命力。采风创作妄想在增进音乐创作文化交流的同时,一直孵化具有鲜明蜀地标识的今世音乐作品系列,探寻了四川多地区、多民族古板音乐的“活化”传承与生长。希望未来更多的青年作曲家能够行走藏羌、凉山要地,感受古板音乐,探寻气概塑造,赓续历史,守正立异,在各人配合的起劲下,传承发挥古板音乐,再起优异文化基因。



策   划:文锋 杨晓忠 杨晓


撰   稿:邓荃中


审   核:杨晓忠  郝宇锴 刘鹏







 武侯校区

地点:成都会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点:成都会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尊龙凯时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
【网站地图】【sitemap】